5月1日,大批國產鑄鋼管集結江蘇連雲港港口碼頭等待裝船外運。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日發佈報告,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4%,連續兩個月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預示我國製造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新華社發 王春 攝)
  中國日報網8月29日電(遠達)東盟製造業的發展正吸引著歐美國家越來越多的註意力。有外媒分析認為,製造商在東南亞地區將會發現具有競爭力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的勞動力供應和其它有利的商業條件。有專家曾表示,中國恐怕會逐漸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8月25日發表新加坡經濟發展署美洲國際主任Damian Chan的文章稱,雖然年初中國製造業增長放緩,但東南亞10個新興國家的生產活動繼續保持增長之勢,為跨國公司提供了中國之外的盈利機會。
  東盟位於中國南部,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十國。這一地區人口結構多樣化並具備有利的商業環境——勞動力供應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物質更加富足、註重教育和培訓、以及一體化程度逐漸提高的自由貿易區和經濟同盟,對跨國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東盟地區人口達6億,而且仍在增長。2013年,東盟前5大經濟體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和第一次超過了中國。如果東盟是一個單一國家,它將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國民生產總值總和將達2.4萬億美元。另外,它已是全球第4大出口地區,占全球出口總量的7%,而且出口商品種類繁多。
  美國和歐洲的製造商發現有必要讓生產更接近不斷增長的亞洲消費者市場。它們尋找像新加坡那樣有先進製造業和其它高科技能力的國家。
  但東盟地區的生產活動擴張不止局限於新加坡。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馬來西亞的製造業增長勢頭也很猛,主要生產轎車、半導體和其它電子產品、以及船舶等,2014年的增長率會在20-30%之間。
  誠然,東盟地區仍存在很多不足,各國仍需要發展人力資本,提高勞動力技能。它們所面臨的挑戰包括政治動蕩、自然災害、勞動力儲備減少、交通設施落後,以及能源供應不穩定等。但製造商須以全面、長遠眼光看待東南亞。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重塑東盟”分組會議的專家表示,東盟已被證明是持久的、充滿活力的地區組織。
  (編輯:周鳳梅)
  延伸閱讀:中國將不再是世界工廠 是喜是憂?
  一家私有金融機構當天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製造業8月份的產量和訂單減少,步伐放緩。有專家說,從長遠來看,中國恐怕會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號,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全文】
  中國如何將過剩儲蓄輸出給世界?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對外投資很快將超過外資流入量。中國將過剩的儲蓄輸出到海外,會驅動資金流入不同的國家和行業,由此可能產生“雙贏”局面:中國可幫助其他國家縮小資金缺口,在此過程中自身也獲得更高的回報。【  (原標題:美媒:尋找新的製造業基地——東盟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qsy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